PPP是個筐,什么都可以往里裝,這幾年,政府不管想搞什么建設都打包成PPP項目,拋給企業去做;企業也樂于拿到大單,再到資本市場吹牛皮,找融資,持有PPP項目的數額漸漸成了衡量企業發展的標志之一。興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30日,是由黑龍江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評業務整體脫鉤轉制而成立的公司,專業從事環境咨詢、評價、環保管家、技術服務等業務。可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環境相關綜合服務,詳情請見:xy-e.com.cn
時移世易,僅僅一年多的時間,對PPP的態度,環保業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興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坐落于冰城哈爾濱,持有生態環境保護部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資質證書(國環評證甲字第1703號),是最早一批取得環境影響評價資質單位之一,從事環評業務三十余年,業務遍布全國,評價范圍涵蓋交通運輸、建材火電、社會服務、化工石化醫藥、采掘、規劃環評以及戰略環評等。現有專業技術人員56人,其中注冊環評工程師21人,并擁有多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,多名省專家庫專家,獲得多項省部級優秀工程咨詢獎勵。可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環境相關綜合服務,詳情請見:xy-e.com.cn
9月8日,在首屆中國綠色創新大會,宜興市委常委,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,告誡眾多環保企業,做PPP項目要一步一步走,不能急于求成,而前兩年的PPP大單,也應該想方設法變成小單。
而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、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也認為,在融資環境逐漸艱難的情況下,PPP大單“瘦身”將成為新的趨勢。興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為全國各地的企業提供環境影響評價、竣工環境保護驗收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、 污染源普查等各類環保咨詢服務,同時承擔了多個地區的規劃環評、戰略環評工作,通過為企業、政府提供優質的技術咨詢服務,協助提升區域環境管理水平、改善環境質量;以優質的技術服務質量和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,為生態文明建設、區域環境整治切實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可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環境相關綜合服務,詳情請見:xy-e.com.cn
趙笠鈞提到,以前PPP項目哪怕零收益,都還有企業去搶。現在項目如果達不到合理的收益,就會流標。環保企業在PPP項目的選擇上正逐漸變得理性。
曾經炙手可熱的環保PPP項目,面臨怎樣的尷尬處境?
大單熱
自2014年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以來,各界對于PPP賦予了很大的期望。認為PPP模式是轉變政府職能、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改革舉措,PPP也迎來爆炸式增長。
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18年3月末,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累計項目總數7420個、投資額11.5萬億元。
一來二去,PPP大單“野蠻生長”,泡沫越吹越大,逐漸形成了企業瘋狂追求大單PPP項目的風氣。似乎這種大單的合同能給企業更大的信心和底氣,同樣也不可避免的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。
風險與收益共存,這是資本市場的法則。大額項目的建設回款的周期很長,一旦企業發生財務問題,都存在著停工甚至爛尾的風險。盡管短時間內可能成為企業融資的說辭,但是如果政策變化或是資本市場信心下挫,原本的投資都會打水漂。
資本市場是現實的,你不尊重它,它就不會信任你。
泛濫的PPP項目和低價競標,讓市場變得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,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PPP大單,如今成了燙手的山芋。
瘦身潮
經過近4年的迅速擴張,PPP市場終于迎來了一波調整期。多個省份將PPP項目規范化作為2018年工作的重點。銀行熱情逐漸消退,政府不再可能為PPP項目兜底。對于PPP項目的挑選與運維,成了環保企業的必修功課。
朱旭峰提倡,PPP應當從小的項目著手。在今年去杠桿的大環境下,企業現金流普遍受挫。選擇那些項目總額較小,更加方便企業回款的項目,既可以保證現金流的安全,又能在小項目的運維中逐漸提高企業的能力。
趙笠鈞分析認為,以往的PPP大單中,本身就是眾多項目打包而成。現在,政府和企業共同面臨著資金壓力,環保企業應從原有的PPP項目中,剔除了一些非環保內容的工程:比如在河道治理的PPP項目中,常常會將道路、橋梁建設等附屬工程一起打包給企業。
這樣,將PPP項目瘦身后,地方政府可以減輕資金支付壓力,企業也相應減少了融資負擔。
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PPP研究所所長彭程曾表示,PPP領域發生一些不規范、不健康現象的原因,主要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更看重PPP的投融資功能,忽視其共治理念,在實施PPP的過程中追逐短期利益傾向和機會主義。
面對前所未有的融資困境,PPP大單的持有者們順勢瘦身健體,是規避風險、回歸理性的正確途徑。興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將始終秉持“用最嚴的標準,盡最大的努力”的理念服務客戶,并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完備的質量管理體系及先進的技術力量,力求為社會提供全面、高效、優質的環保服務,以打造一站式“環保管家”服務平臺。可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環境相關綜合服務,詳情請見:xy-e.com.cn
(來源:中國生態資本網)